第四百三十七章:东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读啦小说网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四百三十七章:东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三十七章:东番是不是比福建更加震撼!

  “可以啊!”

  朱允炆听着朱标回答,抿唇忍着心中激动窃喜,小手攥着马缰,更紧了几分。

  “吕大人……”

  后面马车内,胡惟庸看着朱标、朱允炆父子,放下车窗帘,笑道:“吕大人了解太子爷的性格,今后培养允炆皇太孙,就照着太子爷的方向培养……”

  他倒不奢求,朱允炆像极了太子。

  太子将来就会废了太孙,立朱允炆为储君。

  这种可能性很小。

  太子的光芒,这些年虽然被朱四郎遮掩了很多。

  但谁要是把太子当做一个昏聩之人,谁就要倒大霉。

  “允炆殿下越像太子爷,太子爷在太孙身上,看不到的东西,就会在允炆殿下身上看到,必然会更加喜欢允炆殿下……”

  反观太孙朱雄英。

  太像朱四郎了。

  若是将来朝廷和朱四郎的燕藩交恶,太子爷看到太孙,就好像看到了朱四郎。

  必然心生抵触。

  此消彼长。

  未来可就有意思了!

  “这种局面,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很高,太子爷即便不废太孙,也会把更多的父爱给允炆殿下,更会给允炆殿下更大的权力……”

  吕本听到这里时,眼睛顿时一亮。

  更大的权力,若是再有他们倒燕联盟的支持。

  太子爷百年之后。

  他家麒麟儿,就能挑战朱雄英了!

  吕本强忍激动,抱拳,手微微颤抖,“胡相金玉良言,我记住了!”

  ……

  “舅舅……”

  不远处,常升骑马追上蓝玉,隐晦看了眼朱标的方向。

  和蓝玉一起的沐英、瞿能、朱能、丘福等人察觉常升有话要和蓝玉说,相继告辞离开。

  瞿能、朱能、丘福等朝廷军中,年轻一代佼佼者,是朱元璋点名伴驾南巡。

  朱元璋的目的也很简单。

  这些年轻一代,在他心中,未来会承担,大明军改的中坚力量。

  此番军改。

  朱元璋吸取之前编练四镇新军的教训,痛定思痛,决定进行深入改革。

  不说要一扫所有旧军风气。

  但大明百万精锐,一旦重新整顿改编。

  至少要达到朱棣燕藩陆军八成的水准。

  同时,还要依托蓝玉、沐英、丘福、瞿能、朱能这些表现优秀的将领,打造几支绝对的精锐王牌。

  作为大明朝,最利的拳头!

  这几支王牌精锐。

  努力目标就是朱棣的陆军第一镇!

  至少要和陆军第一镇齐平!

  所以,才带着丘福等人南巡,让他们再去整体观摩朱棣的新军。

  ……

  蓝玉收回视线,严厉看着常升,不等常升开口,就率先警告:“我提醒你,燕王是咱们常蓝两家的恩人,见了燕王,你给我夹着尾巴!常茂死了,我一点不可怜,你若是像常茂,就算伱娘,我姐姐再疼你,我也会亲自动手!”

  他太怕,死了一个常茂。

  这个亲外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,再跳出来针对朱老四。

 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是有限度的。

  肆无忌惮消耗这种情谊。

  一定会丧失殆尽。

  一场北征,太子一些做法,已经让朱老四心凉一大截。

  若非有雄英这个朱老四当儿子抚养教导数年的纽带。

  恐怕朱老四……

  至少,当初北征之后。

  朱老四就不是只搞一个关中血案了!

  提及朱棣。

  常升脸微微变白,忙摇头,“舅舅,我就是有一百个胆子,我也不敢和燕王交恶,而且他对雄英这么好……”

  大哥常茂‘自尽’的消息传回后。

  他虽然有点窃喜。

  可更多是对朱老四的恐惧。

  暗杀啊!

  政治斗争中,直接搞暗杀!

  这等没有底线的手段,太可怕了!

  蓝玉见常升是真的害怕了,这才转移话题,“你想说什么?”

  常升眼神再次隐晦看向朱标的方向,低语:“舅舅,太子爷对朱允炆是不是太好了,会不会威胁到雄英?”

  蓝玉看了眼朱标方向,拧眉低语提醒:“我不做什么,你也不要做任何小动作……”

  这样叮嘱,还不放心,补充道:“南巡回朝后,你们兄弟就跟着舅舅去示范区吧。”

  他们常家这些男丁,比起徐家真的差太远了。

  当然,徐家徐辉祖、徐增寿、徐膺绪能有现在这般优秀。

  朱老四功劳很大。

  他肯定比不上朱老四。

  但这些年,他和过去的自己,也完全不同了。

  他相信,把这些外甥带在身边,让他们去军中,去示范区的乡土村社摸爬滚打,一定能有所长进。

  他和张玉相处的很不错。

  张玉也是个有能力的人。

  相信张玉也愿意教常升兄弟几人。

  ……

  至于朱允炆……

  他不准备对此事,发表任何态度。

  他相信太子即便再喜欢朱允炆,也不可能废了雄英。

  只要这条底线不动摇。

  太子的父爱给哪个孩子多点,关系不大。

  “太子喜欢哪个皇孙,这是太子的家事,我们不要插嘴,我们插嘴,只会引起太子对我们的反感,甚至对雄英的反感,明白了吗?”

  常升低下头,心中很不舒服,可还是点了点头。

  ……

  心思各异的庞大南巡队伍,缓缓前进。

  ……

  朱棣在嘉兴府海宁卫登陆。

  沈旺、沈至父子亲自前来迎接。

  前往湖州府路上。

  沈至在沈旺有事离开朱棣身边时,满脸歉疚道:“王爷,本来我大伯、二伯他们也应该来迎接王爷和王妃的……”

  最初,资产税的消息传到江浙。

  江浙地方士绅豪强,纷纷怨气冲天,对王爷充满敌意时。

  大房、二房压力虽然很大。

  但也决定,顶住压力来嘉兴府迎接王爷。

  “可我小姑父顾学文从金陵回来,带回了金陵的消息后,大房、二房就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……”

  朱棣笑笑,“无妨……”

  他倒是能理解沈家大房、二房。

  毕竟他们还要留在中原。

  事情虽然做的有些不地道,可他也懒得计较。

  相较于沈家大房、二房没来迎接他,他对资产税在金陵的消息,更加感兴趣,“你详细与我说说,你小姑父带回来的消息。”

  “王爷的资产税论述传回金陵后,士绅官员对此再度喊打喊杀,这些人趁着百姓搞不懂资产税到底好不好,就展开一场资产税污名化行动,听说,现在金陵百姓,都不敢提资产税了。”

  朱棣含笑摇头,“这种情况,将来在燕藩推行资产税时,倒是要提前预防。”

  既得利益的精英层面对有损他们利益的改革。

  最喜欢利用百姓搞污名化。

  别说这个时代。

  就是放在后代,教育普及的时代。

  也照样能发挥奇效。

  有些短时间内镇痛,但对长远十分有利的革新,百姓即便受教育,也看不明白。

  “你呢,你对以田亩、房舍、店铺为依托的资产税,有什么看法?”

  沈至笑笑,直言不讳道:“王爷,这样肯定损害了我的利益,不过,我都这么富有了,这点蝇头小利,我不在乎,而资产税的推行,其实也十分有利,像臣这种富有的人,一旦成为税收主体,一个政权运转,对普通百姓就更加温和,百姓手中有钱,生意好做,其实对所有人来说,都是件好事。”

  在听闻王爷的资产税设想后。

  他就对燕藩未来更加看好了。

  “王爷其实在设立两个税收主体,取消田亩税、人丁税,重视商税,其实就是把过去的农业税为主体,转移到商税为主体。”

  “而资产税论述,则是把税赋征收的主体对象,从普通百姓转移到掌握更多财富的人群中。”

  “无论任何一个朝代,人一旦富有了,就一定要搞排场,建大宅子、养活一群家丁仆从、购置田产,我们这部分人,得到更多的财富,理应通过税赋方式调节,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是在民间层面,不经官府权力,避开雁过拔毛,层层贪墨,进行直接的财富平衡,以商税为主体、结合资产税,则是通过权力进行再均衡,以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。”

  “同时,无论是乡土村社,还是雇工身股制,并没有限制有能力的人,得到更多,依旧充分予以了,民间有能力者,成为一个时代的佼佼者。”

  ……

  王爷这套制度设计,绝不是古代那种不切实际的大同天下。

  充分考虑到了人性自私一面。

  也容许人性自私。

  就比如乡土村社。

  如果特别有能力的,赚取第一桶金,不想在留在乡土村社,完全可以离开。

  准许离开。

  但从制度上确立了,不准任何人将乡土村社据为己有。

  朱棣微微诧异,笑道:“没想到你理解的这么深刻,过去咱们中原历朝历代,是一种精英经济、精英政治,有能力的,无论财富还是权力,都会得到最多,最终一定会造成财富和权力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,引发不可调和的矛盾,最终只能改朝换代……”

  “而咱们燕藩,权力要适当分配给底层百姓,同时,要把财富的四五成流向底层百姓,我把这种经济,称之为人民经济,你们这些有能力者,经过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第一次财富分配,再经过商税、资产税第二次财富分配后,你们的财富是得到了燕藩律法确认的。”

  “在这种情况下,你们得到的财富,从燕藩制度角度,完全具备正义性。”

  “从百姓层面,你们的道德品质,经过第一次财富分配,经得起检验。”

  “制度认可你们,百姓从道德方面,认可你们,其实你们更安全。”

  ……

  “未来,未来十年之内,甚至五六年之后,大明境内,随着乡土村社全面推行完成后,财富必然会发生井喷式爆发,如果朝廷没有大无畏之勇气,搞雇工身股制,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,农村是人民经济,而数以千计的省府州县城内,会形成精英经济,到时候,咱们在海外,一起看一看,到底是全面的人民经济好,还是精英经济更好。”

  等他在福建逐步提出、完善雇工身股制后。

  他的确想推动大明全面推动雇工身股制。

  可这个时候,他的处境已经越来越艰难了,后来,大哥更是直接对外放话,朝廷不会全面推动雇工身股制时。

  他就放弃了。

  恰逢张三丰张真人云游福建。

  彼此一次夜谈中,劝他不要急于推动大明雇工身股制。

  留下大明,做一个对照。

  只有对照,才能训导百姓。

  才能教会百姓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。

  “王爷,到时候,大明境内数以千计的城池内,百姓和精英之间的对立矛盾会十分尖锐!”

  “现在不好说,我们且拭目以待吧。”朱棣笑笑,策马离开。

  只要广大的农村不乱。

  大明就乱不了。

  大哥不做,雄英也会全面推动雇工身股制。

  等雄英做时,他予以帮助就是了。

  无非就是死点人罢了。

  可对于百姓的教导作用会十分显著!

  沈至看着朱棣背影,怔怔出神。

  “一群蠢货!”

  某刻,沈至苦笑摇头。

  这可不光是对百姓的训导。

  也是对精英层的一次训导。

  不过,大明境内的精英层彼时恐怕要倒霉。

  掌握庞大财富。

  致使百姓怨声载道。

  朝廷恐怕会时不时揪出一两只肥猪,杀一杀,缓减民怨。

  反而还不如燕王燕藩治下的精英层。

  财富得到了道德和律法肯定、确认。

  虽然聚敛的财富少了,可胜在这部分财富光明正大,干干净净。

  是去勾栏听曲挥霍,还是养妻妾无数、亦或是豪宅千亩,都可以光明正大去做。

  “未来很精彩!”

  沈至描绘着未来的景象,唇角便不由露出笑容。

  驾!

  爽朗笑着,催马追赶朱棣。

  ……

  朱棣抢在圣驾之前,抵达沈府。

  当天,沈家大房沈荣、二房沈茂就亲自负荆请罪,向朱棣解释。

  朱棣也没有计较。

  只是详细询问了迎接圣驾的一些具体事宜。

  ……

  两日后。

  朱元璋圣驾抵达沈家所在周庄。

  朱棣率领沈家一群人,在周庄外迎接圣驾。

  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山呼万岁中。

  无数双目光,都看着,跪在最前面,朱棣一家五口。

  朱元璋、马秀英迫不及待从御辇中下来。

  “起来,起来……”朱元璋快步来到朱棣面前,弯腰,一把抓住朱棣胳膊,声音激动,略带带着些颤音。

  朱棣起身,含笑低语打趣:“儿臣还以为,这次父皇要教训儿臣呢。”

  哼!

  朱元璋满脸思念,闻声,瞬间漆黑,气的哼了声。

  马秀英扶起徐妙云母子三人,瞧着父子二人,没好气瞪了眼。

  这对活宝父子。

  重八不见老四思念。

  见了,父子俩又是这幅德性!

  朱棣见朱元璋很‘受伤’,笑道:“父皇,距离沈家庄园还有十里左右,是先去沈家庄园休整,还是顺路看看。整个周庄的村庄,在沈家帮助扶持下,都全面建成了乡土村社,精细化程度非常高,某些细节方面,土桥村都比不了……”

  朱元璋瞥了眼朱棣身后,沈家众人,“爹不累,顺路先瞧瞧这里的乡土村社建设成果。”

  南巡这一路,他也参观了一些,沿途建成的乡土村社。

  说实话,差强人意吧。

  只是一个粗浅的框架,还主要集中在耕作。

  并未发展形成,金陵乡土村社繁荣的农村百业。

  朱棣把沈家三个房头主事之人介绍给朱元璋。

  朱元璋询问:“沈至是哪个?”

  沈至微微愣怔,站出来,“草民沈至拜见陛下。”

  “你给咱讲解吧。”朱元璋直接点名沈至。

  这一幕,让沈家大房、二房颇为失望。

  令朝中文武百官,许多人心中不是滋味。

  所有人都清楚。

  皇帝青睐沈至,是因燕王!

  沈至为首沈家人,陪朱元璋走在前面。

  朱棣放慢脚步,和朱标、朱樉等人走在一起。

  看着被朱标牵手带着的朱允炆。

  朱棣眼中诧异之色一闪而逝,随即笑问:“大哥,雄英这次没来?”

  朱标笑道:“我来了,朝中总得留人,雄英留下来监国。”

  朱棣点点头,随即便和朱樉等人说话。

  最后,又去和蓝玉等人打招呼。

  蓝玉见了朱棣,便率先笑道:“燕王,现在恨你的人,可是越来越多了!”

  朱棣不由笑了,“永昌侯,不遭人妒是庸才嘛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ula8.cc。读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ula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